上世紀80年代,西餐對上海人來說很時髦,從點菜規矩到用餐禮儀,樣樣新鮮。
懷舊已不是老年人的專利,被年輕人明目張膽搶去了,懷的舊年代越來越近。最近看見人寫老上海的西餐,定睛一瞧,都是我親身經歷過的事,怎么就老上海了呢?剛要發出老阿姨洞穿世事的笑聲,突然剎車,提醒自己,80年代老上海,四十年一晃而過,這句話好像已經很順口了。
改革開放之前,上海西餐店營業隨著時代的變化而跌宕起伏,到上世紀70年代末紛紛復活,我那時在所謂的“上只角”紹興路出版社上班。隔壁辦公室有一位“大師兄”是“資產”出身,居住在高尚地段,懂很多生活享受的事,我們經常在工余聽他津津樂道描繪。講到吃西餐,聽眾可以插嘴的只有自己家里做土豆色拉,燒羅宋湯,而大師兄說,不不不,那算什么西餐,俄國家常菜,到了中國已經變得像啥樣子,我帶你們去“蕾茜”吃正宗英美式西餐,刀叉餐巾高腳酒杯,枝形吊燈,服務員西裝領結,一只手擺了背后幫你斟酒,你享受過嗎?那時有位剛剛分配來的77屆大學生,拼命鼓動我們一道去開洋葷,大家AA制。
蕾茜西餐社就在離出版社很近的陜西南路上,平時路過只有透過玻璃窗張望的份,傳說中的西餐規矩很大,就怕踏進去不會點菜,不會拿捏刀叉出洋相,現在有大師兄領路,我們七八個同事下班后組團,推推搡搡進了店門。大師兄顯然做過功課,他一口氣幫大家都點好了餐,每人一份湯一份色拉,再點了葡國雞、炸魚排、紅燜小牛肉之類大家一起分吃。紅酒我們都說不要吃不要吃,其實是擔心太貴。大師兄說,現在美國新進口的可口可樂可以試試,來一瓶可口可樂,一瓶百事可樂??偹?a target="_blank">高腳酒杯沒有被服務員撤下去,得以享受到他的西式標準服務。
雖然有大師兄保駕護航,大家對于雪白餐巾到底放在膝蓋上還是扣在下巴下吃不準,或許應該壓在盤子底下?西餐刀拿右手,叉拿左手,那么切開肉之后刀叉要不要換過來。還有調羹,大師兄說,舀湯要由里往外,這個難度實在太高,為啥啦?七嘴八舌向大師兄抱怨。大師兄滿頭大汗,用食指放在嘴唇上求大家不要喧鬧,講起來也是一群有文化的人,太坍臺了。等到一份葡國雞上桌,還未等到大師兄警告,大學生伸手推到桌子當中去,頓時手指被那個碗燙得跳了起來。大師兄說,葡國雞是焗出來的你們懂嗎?啥叫焗,就是超高溫烤出來,奶油燒雞盛在碗里,上蓋厚厚一層起司,進爐焗完,里外溫度都超過一百攝食度,用手碰要闖禍的。那么喝可樂,啊呸,一個女生喝了一口大叫是咳嗽藥水啊,比咳嗽藥水還要難吃,要西了要西了……首次聚餐變成一場鬧劇。第二天辦公室算賬大家掏錢,價格有點高,空氣中浮著一層尷尬,大師兄頗為喪氣,嘀嘀咕咕不知在說什么。
過了幾周,大師兄忍不住透露秘密,老上海原工商界精英聯合起來成立了協會,在上?;謴土藥准依献痔柹痰?,其中有一家新利查西餐館開在廣元路,請到以前的老師傅掌勺,服務員班底都是資本家子女,大師兄的太太原先待業,現已當上了西餐館女招待。哇,太好了,我們再去吃!大師兄心無芥蒂,帶了更多同事開往新利查。他太太長得嬌小、漂亮,有些羞澀,大多數服務員都是新上崗,業務生疏。西餐店擺設規格不高,味道卻很不錯。店經理幫我們排了很長的餐桌,配好了經濟實惠的西餐,80年代老上海,因內部有人照應,我們用餐沒上次那么拘謹,大師兄再次當上指導員,這頓洋葷開得皆大歡喜。
80年代開始施行對外開放,上海人一時迷信西餐,談戀愛約會覺得喝咖啡比喝茶洋氣,吃西餐比吃中餐高檔。陜西路長樂路紅房子西菜社的法式焗蛤蜊、牛尾湯,四川中路德大西餐館的炸豬排,淮海中路襄陽公園旁邊天鵝閣的龍蝦意面,淮海中路上海西餐社的烤牛排都是一心追求的美味?,F在我遙想“老上?!背晕鞑?,猶記得我們年輕的胃,油光光的唇與閃閃發亮的眼眸,青春的笑曾經如此恣意。(本文轉載自新民晚報,作者:孔明珠)
西餐餐具采購批發購買建議
1、選購不銹鋼產品時應認真查看外包裝上是否標注所用的材質和鋼號;是否注明生產廠家的廠名、廠址、電話、容器的衛生標準等字樣。比如說采購薩爾瑪·卡恩品牌的餐具,我們都可以在其官網上面查詢到每一個單件的詳細參數和材料說明。這樣的品牌是值得去考慮選擇的。
2、最好不要買小攤小販手中的所謂不銹鋼制品。街上有很多那種地攤貨,老板經常會打著很低的價格來吸引消費者,事實上,那種攤上的東西大部分都是假的,真正的不銹鋼制品是不會那么便宜的,因為產品的價格都是根據制作材料的成本高低決定的,那種輕飄飄的“不銹鋼”肯定不是可以食用級的不銹鋼,所以大家伙千萬不要貪圖便宜去買那些偽劣產品,會有損身體健康。